结构性心脏病
前沿探索者
STRUCTURAL HEART DISEASE
近日,由mg4355线路检测官网主办的 “宇君维瓣 心尖精介”经心尖TEER超声实战训练营第三场在四川成都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作为系列活动的西南站,继续聚焦经心尖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A-TEER)的影像引导与实战操作,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超声专家董丽莉教授和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的心外专家李超教授分别就经心尖TEER的超声和外科操作部分的经验进行分享,吸引了来自西南地区的多位临床专家与医师共同参与。
学术聚焦 · 理论先行
上午课程聚焦理论与经验分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心胸大血管外科李超教授从心外科医生的视角介绍了一例近期为高龄高危患者实施的复杂经心尖TEER手术,详细展示了患者的病情评估、术前准备、术中关键操作与团队配合,并分享了术后随访结果。通过这一病例全景解析,学员们直观掌握了复杂病例下的完整治疗流程,患者目前恢复良好,已能外出并进行适度活动。
随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董丽莉教授以《TA-TEER的术中超声切面及二尖瓣解剖变异识别》为主题分享了经心尖TEER中超声的要点和心得。董教授以大量术中影像与复杂病例为基础,系统梳理了患者筛选要点、术前测量与策略制定、以及术中导向与成像配合技巧,围绕 TA-TEER 中超声应用的“三大环节”——术前评估、术中引导、术中评估——提出一套可操作的影像工作流。
、
她重点介绍了 “2+1”切面策略:以交界切面为主要工作切面(辨识 A1–A3 与 P1–P3 分段),联合二尖瓣长轴切面,并辅以三维左房观(外科视角)。同时强调:在左心室显著扩大(LVEDD>70 mm)时,难以获得理想切面。
在二尖瓣解剖变异方面,董教授系统梳理了:
DMR:脱垂、连枷、Barlow病与瓣环分离(MAD)、风湿性病变,以及裂缺(cleft)与凹痕(indentation)的鉴别;
FMR:区分室性(VFMR,乳头肌移位/腱索牵拉)与房性(AFMR,房室环扩张、前叶“假性脱垂”),并强调二者的几何学差异。
她指出,DMR与FMR常呈混合表现,尤其在老年或病程较长的患者中,需要逐层拆解病因,结合瓣叶厚度、钙化范围、瓣口面积与对合量等因素综合判断是否适合TEER。正如她总结的:“每一束反流都有其病因,都应被识别并给予重视。”
讨论环节
在随后的【心术共享】互动环节,现场专家与学员围绕 MAD的外科意义、瓣叶钙化的TEER可行性、以及影像报告书写要点展开热烈讨论,学术氛围浓厚。
实战训练 · 技能提升
下午进入实操训练,在导师团队指导下,学员分组上台,模拟完成经心尖TEER操作,将上午所学影像切面与解剖识别知识运用于实战。实践环节显著提升了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对整台手术流程的把控,为未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证书颁发 · 合影留念
经过一天紧凑而充实的学习,训练营在证书颁发与合影留念中圆满落幕。学员们不仅收获了技能提升,也拓展了与全国同道的交流与合作。
展望未来
作为“宇君维瓣 心尖精介”系列训练营的重要一站,西南站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了经心尖TEER技术在区域内的规范化发展。未来,mg4355线路检测官网将持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系列培训,携手专家学者,不断探索和完善国产经心尖TEER技术的培训体系,助力中国结构性心脏病治疗水平的全面提升。